“平時去哪里健身?一周運動幾次?”
“老年患者在運動中,需要對身體指標進行監測。”
“這里的體質檢測服務一年能有多少人受益?”
……
2月17日,在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韋軍在指分享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新華社記者 陳露緣 攝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審計與質量管理處處長韋軍來到南寧市西鄉塘區衡陽街道南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訪,細心詢問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群眾的健身需求,詳細了解社區對病患運動指導的流程。他不僅問得仔細,還耐心解答基層醫療人員在運動指導過程中的疑惑。
2月18日,韋軍在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衡陽街道南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訪,了解衛生服務中心對群眾進行運動指導的情況。新華社記者 陳露緣 攝
“體育是寶藏,要真正挖掘出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從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教學、科研、服務工作30多年的韋軍,是體育專業的博士。體育如何更好服務全民健康,一直是他關心和思考的重點。
“運動了又好像不夠。”“體檢報告上寫著合理運動,但什么樣的運動是合理的,不知道從哪兒獲得指導?”“我們與社區開展的科研項目顯示,運動對一些慢性病患者有效,但如何讓更多人受益、讓更多病患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得專業指導?”“我們非常需要既懂醫學又懂體育的復合型人才。”……
去年,韋軍走進體育場、學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在本子上一一記錄下來自基層的聲音。他還利用經常為群眾做科學運動科普講座的機會,收集基層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
韋軍在辦公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露緣 攝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期間,韋軍作為第一提案人提交的《關于推進體醫融合時租場地 加快構建基層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提案》被確定為當年重點提案選題之一。在提案中,他提出建立基層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聯合體、以體醫融合的方式建立符合基層需求的運動處方體系、加強全民健身專業指導員的培訓、成立“體醫融合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等舉措。
以體醫融合為調研方向,韋軍的履職腳步不停。去年8月,他來到南京市的邁皋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看到中心為慢病患病人群進行運動干預和治療,不少患者康復共享空間效果良好、癥狀得到緩解。他欣喜地說:“這是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國民健康、推動會議室出租健康中國建設的縮影。”
2月17日,在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韋軍與運動健康學院的老師交流,了解3D模擬運動解剖模型如何助力教學。新華社記者 陳露緣 攝
過去一年里,韋軍還深入賽事一線進行調研。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期間,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許多觀賽者為了尋找觀賽的最佳視角爬上山頂;賽事結束后的大眾騎行項目,讓廣西很多騎行運動愛好者也能夠在世界級比賽的賽道上騎行,感受高水平競技運動員同樣的騎行快樂。“作為體育人,我欣喜地看到全民健身的熱情高漲。這也反映出老百姓對健身質量和專業化水平的需求在不斷增長。”他說。
“去年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得到響應,給予我非常大的履職信心。”備受鼓舞的韋軍不斷總結各地體醫融合的經驗做法。南京之行讓他意識到,要讓體醫融合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在人才。
今年,帶著調研的成果與思考,韋軍將圍繞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中人才培養的策略提出意見和建議。“全民健身強基提質增效,需要專業化的人才九宮格引領才能邁向更高水平,讓體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百姓。”韋軍說。
【記者手記】
時租在基層調研過程中,韋軍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人民”,詢問最多的是老百姓的需求。“瑜伽場地健康中國關鍵是人民的健康”“時租場地體育應該為全民健康服務、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從體教融合到體醫融合,他一直在發聲。
在全國政協委員韋軍身上,我們看到了把人民的健康裝在心里、將履職落到實處的情懷和擔當。“以人民為中心,找準‘小切口’,才能解碼‘大民生’。”這是韋軍的履職誓言,他也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記者陳露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