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有能人負責經營,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我們持續增收有保障了。”脫貧攻堅時期,國家級貧困縣山西省永和縣在望海寺鄉紅崖渠村投資750多萬元建設了肉雞養殖項目,希望幫扶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前些年,受新冠疫情和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養殖場運行不良,項目主體企業于2023年6月停止運營。
就如何盤活這一閑置資產,永和縣引入當地蛋雞養家教殖龍頭春紅養雞專業合作社對廠房九宮格、設備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經營,打造了10萬只蛋雞養殖示范基地,實現了為當地脫貧戶持續增收再“托底”。
推進幫扶產業項目“四個一批”工作以來,山西省集聚政策,構建“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會做、有錢能做、有人幫做”脫貧地區產時租場地業發展“五有機制”,催化內生動力,為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和聯農扶農能力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省市縣幫扶產業項目“四個一批”管理臺賬均已建立。截至2024年9月底,入臺賬幫扶產業項目23980個,投資規模284.74億元,財政投入237.74億元,資產總值272.98億元。其中,鞏固類項目和升級類項目占到96.3%,至2024年底盤活類項目可實現90%完成的目標。
政策集聚 產業崛起
脫貧攻堅以來,山西立足“特”“優”農業資源優勢,構建了“東藥西薯、南果北雜、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業鄉村游”的脫貧產業格局。
該省連續多年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進雜糧、果業、蔬菜、中藥材、畜牧、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7大幫扶產業發展,并按照脫貧地區優先的原則,4個脫貧縣開展了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2個脫貧縣開展了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21個脫貧縣實施了國家產業集群項目,14個脫貧縣建設了國家級產業強鎮。
省級層面,30個脫貧縣建設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脫貧縣建設了省級特優農業品牌強縣,5個脫貧縣建設了省級特優產業強縣。在7個脫貧縣開展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創建,在34個脫貧縣打造了有機旱作生產基地,建設120個封閉示范片實現58個脫貧縣全覆蓋。據統計,脫貧攻堅時期,58個貧困縣發展產業扶貧基地10141個,培育縣級脫貧主導產業160余個。
昨天的投資就是今天的增長。由此,山西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提升,脫貧地區幫扶產業基礎進一步扎實穩定,農特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產業幫扶聯農帶農效果明顯,2016年以來,全省共有88.79萬戶脫貧戶享受產業幫扶政策扶持,占全省脫貧戶的89.79%。23980個產業幫扶項目幫扶帶動脫貧勞動力227.95萬人次。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高,脫貧戶人均收入從2015年2327元增加到2023年14339元。
脫貧攻堅期間,長治市平順縣依托全國著名中藥材“北藥”主產區、上黨中藥材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推動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成功申報“平順潞黨參”“平順連翹”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被列為全國中藥材基地,小樹屋中藥材產業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十大范例。全縣中藥材面積達67.07萬畝,年產值達4.5億元,直接帶動3.5萬脫貧群眾年均增收6300元,中藥材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近年來,平順縣以中藥材產業百億產值為目標,以產業鏈、品牌鏈、利益鏈、政策鏈的重構為抓手,狠抓補齊標準化種植、多元化加工、農旅化業態、電商化營銷等短板工作,完善了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聯農扶農機制,打開了中藥材產業的提升通道,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品牌化推動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
機制落地 速質雙升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及產業幫扶項目“四個一批”工作,2024年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組織實施產業幫扶帶動工程,按照“四個一批”要求,推進幫扶產業發展,并將該工作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重點考核內容,列入省政府“13710”專項督辦事項。2024年初,全省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長會議進一步安排部署,明確盤活項目2024年底前力爭達90%以上。
為此,山西省全力構建了“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會做、有錢能做、有人幫做”的脫貧地區產業發展“五有機制”來持續激發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幫扶產業帶動能力,并推動“四個一批”工作見效落實。
岑峰村是位于山西省盂縣東梁鄉東南部的一個傳統農業村,小農戶、小生產之下,農民脫貧增收受阻。2021年,岑峰村利用省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70萬元發展養牛項目,因后續資金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和缺乏技術人才、專業化人才運營管理,項目被迫停產閑置。
圍繞“有志想做”的需求,盂縣東梁鄉以“有錢能做、有人幫做”為抓手,積極籌措資金,爭取上級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申請到鄉村振興資金和壯大集體經濟專項資金共計100萬元,引入盂縣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自投資金300萬元,推進項目盤活改造,利用閑置牛舍改擴建羊舍1200平方米,購置完善飼料粉碎機、喂料電動三輪車、恒溫飲水設施、全自動刮糞機等配套設施,購買澳洲白種羊17只和純種湖羊6只,讓“有志想做”的人實現了“有事可做”——牛“破爛”變身羊“銀行”。
同時,該縣注時租會議重發揮公司負責人侯宜春養殖能手的“帶頭人”作用,實現了幫扶產業“有人幫做”,從根子上避免了羊養得不好、繁殖繁育水平不交流高、市場銷售不暢導致項目失敗的問題。
東梁鄉依托岑峰村養羊項目,還積極創新探索聯農帶農方式和路徑,申報并實施了澳湖優種肉羊分戶飼養、集中購銷項目,篩選出10戶低收入群體,代養規模20只左右,每戶享受政府一定補貼政策,據測算,戶均年凈收益可達1萬元以上。
由此,“企業+村集體+農戶”聯農帶農的發展模式,提升了村集體、村民、帶動戶增收能力。
各地開花 全面結果
2023年以來,山西省根據國家部署,按照“產業幫扶項目一個不落、財政資金一塊不丟、利益聯結一個不少”的原則,開展了幫扶產業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的專項行動,對資金規模大、聯農帶農廣以及監測數據異常的“四個一批”幫扶產業項目九宮格,開展了兩輪專項核查,推動“四個一批”工作落細落實。
2024年5月,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又專門抽調省市兩級農業農村部門業務骨干組成5個調研組,赴全省11市20縣,開展實地調研指導。
由此,市縣聞風而動。忻州市先后印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倍增若干措施、蔬菜產業6條、肉牛產業七7條、羊產業8條、代州黃酒產業9條、雜糧產業十條等“1+5”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引導更多的政策、資金、技術、人才向產業幫扶項目傾斜。
太原市婁煩縣精準分析產業類型,細化推進幫扶項目舉措,結合產業發展特點,制定了產業發展方案措施。如“光伏類”產業,強化運維管理規范收益分配,“農機具、小型加工廠類”產業強化責任意識,“鄉村旅游類”產業注重完善服務功能,“農產品加工類”產業注重招商引資擴大生產規模。
長治市平順縣龍鎮村在原有產業發展基礎上,實施了龍鎮村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794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1150萬元。如今,香菇大棚和香菇研學館投入運營;引進北京woota(屋塔)打造的龍溪山集帳篷露營基地,實現了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此外,還開發了連翹醋、香菇醋、黨參醋口服液等食用產品,圍繞食用菌和潞黨參打出一套產業組合拳,農旅、藥旅結合推動潞黨參和香菇特色產業提檔升級,釋放出了鄉村經濟新活力和巨大的聯農扶農能力。
下一步,山西將圍繞內生動力增強、特優農業拓展、幫扶項目提質、加工轉化增值、消費幫扶促進和職業技能提升等六大行動,落實好“四個一批”要求,促進幫扶產業提質增效、持續發展,市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